壞死梭桿菌(Fusobacterum necrophorum)為多形的革蘭氏染色陰性菌,呈球桿狀或短桿狀,在病變組織或培養基中常呈長絲狀。幼齡培養菌著色均勻,老齡培養物中,則著色不勻,似佛珠狀,這是由于菌絲內形成空泡所致;本菌無莢膜、鞭毛,不形成芽孢。
從病畜肝、脾、肺等器官的壞死灶采取病料進行培養,容易獲得分離菌;若從病畜體表壞死部位分離本菌,則應從病、健組織交界處采取病料,并接種于兔或小鼠皮下,取死亡動物的臟器轉移壞死病灶病料,進行分離培養。
本菌為嚴格厭氧菌,最適培養溫度為37℃,最適pH為7.0。普通瓊脂和肉湯不適宜生長,加人血液、血清、葡萄糖、酵母浸出液、肝塊則生長旺盛;加入結晶紫或亮綠可抑制雜菌生長,獲得純培養。
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48~72h,呈β溶血;在血清瓊脂或葡萄糖瓊脂上形成圓形或橢圓形菌落;在肝塊肉湯中,肉湯混濁,有云絮狀生長,培養8~10天,生長物全部沉淀,肉湯變清。本菌能產生多種毒素,如殺白細胞素、溶血素,能致組織水腫,將外毒素給家兔皮下注射,可引起組織水腫,靜脈注射時,可使之數小時內死亡。內毒素能引起組織壞死。
本菌能發酵葡萄糖、麥芽糖、果糖、乳糖、蔗糖和水楊苷,微產酸和產氣;產生硫化氫和靛基質,還原美藍,不還原硝酸鹽,不液化明膠,MR和VP試驗陰性。
本菌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,加熱65℃15min死亡,煮沸1min即可殺死,直射日光8~10h可殺菌。常用消毒藥液,如3%克遼林、3%~5%煤酚皂溶液、0.5%石炭酸、1%福爾馬林、1%高錳酸鉀在5min可殺死。但在糞便中可存活50天。在染污的土壤和有機質中能存活較長時間,如遇冬季則數月不死。
本菌對青霉素、氯霉素、四環素、多黏菌素和磺胺類藥物敏感。